丰南区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统筹推进文化设施、文化服务上持续发力,全力推动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设施取得巨大进展
近年来,该区重点实施了区级文化龙头打造工程,完善提升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村文化礼堂246个,形成了覆盖区、乡、村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2010年的8000平方米增加至目前的26776平方米;1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由创建初的达标率50%提高到100%,5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街道)文化站达到62.5%,48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由52%增加到100%。同时,高标准打造了乡村文旅服务中心,东田庄乡王打刁村被确定为唐山市村级文旅中心示范点之一。各级陆续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完成村址wifi覆盖、村级图书室和直录播系统建设,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成绩斐然
服务供给品牌化、多元化。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该区结合实际,精心打造了“百场活动闹新春”“城乡文化艺术节”“书香丰南动车组”“邻书香”服务工程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文化品牌由2016年的15个增加至22个,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同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均藏书量由2016年的0.48册增至1.18册,人均年增新书由0.02册增到0.06册。
文艺活动有声有色。积极探索“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大力推进“文化七进”,送文艺演出、送戏下乡、图书流动服务等文化活动,累计各类演出、展览、培训、读书、讲座、阅读推广等各类文化活动由每年600场增至1100场。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文化云服务平台直播城乡文化艺术节活动,吸引观众达19万人次,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大型赛事活跃地方文化,先后承办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丰南巡展、全国城市国际标准舞大赛、全国评剧琴票大赛、评剧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先后参加了雄安新区评剧名票名段演唱会以及曹妃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地方戏曲进校园等活动。
非遗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挖掘整理了1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正月唱大戏、秧歌花会等进行非遗展览展演活动,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校园活动,建设传承培训基地,有效促进了地方特色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其中非遗项目《篓子秧歌》赴江西参加了“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文化周”展演,与来自国内外24支代表队伍进行交流,经典演绎了该区非遗文化魅力。
公共文化队伍日益壮大。截至目前,该区区、乡两级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由2016年的270人增加至302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管理员由300人增至485人;文化志愿者队伍由700余人增至目前的1000余人;同时,依据村史文化、民俗特色和群众喜好,突出特色,通过群众性文艺展演、比赛以及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热心人、文艺骨干和经济能人的选拔,业余文艺团队由300支增加至421支,促进了城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