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公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简历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职位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首页
唐山资讯
唐山公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唐山公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文章来源:唐山人才网
2022-02-19
16162

唐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冀政发〔202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抢抓2022年冬奥会筹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冰雪运动强市、体育强市和打造运动之城、活力之城、健康之城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4%,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名,带动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5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编制市、县两级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年),落实好迁安试点工作。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贯彻实施河北省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体育公园建设指导意见。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分级支出责任,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和存量房产潜力,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市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11个,社会足球场75片以上,实施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不少于30个,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6个以上。(责任主体: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各项任务责任主体均涉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不再列出;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将公共体育场馆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工作,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委托社会力量承担,提高运营效率。改造完善场馆硬件设施,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落实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加大场馆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在政策范围内鼓励各地委托专业机构运营本地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开展新年登高、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等主题活动。巩固拓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开展“我要上全运”“社区运动会”等群众赛事活动,举办全市全民健身联赛、系列赛、单项赛,制定各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群众参赛指引。大力开展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马拉松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体育舞蹈、航空模型、徒步、骑行、登山、跳绳、门球、轮滑、信鸽、保龄球、钓鱼、户外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发展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航空、定向越野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中国跤、空竹、围棋、象棋、毽球、蹴球、秋千、射弩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每年开展群众赛事活动不低于150场次,“社区运动会”60项次以上。推广居家健身和网络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培育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围绕建设国际化沿海强市和打造运动之城、活力之城、健康之城,按届次筹备办好中拉沙滩足球锦标赛、世界力王争霸赛、唐山国际马拉松、“京津冀”万人徒步大会、迁安山地越野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塑造城市体育名片。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会、冰雪运动会、红色运动会等一批赛事活动品牌建设。办好四年一届的全市性综合运动会。各县(市、区)要利用和挖掘本地体育、旅游、文化等资源,举办具有区域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通过不断提高档次规模、突出本地特色,推动全市形成“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格局。(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文旅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壮大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职能,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400名。在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平台注册新增人数达到7000人以上。加强公益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 组织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大力开展体育培训、健身指导、竞赛表演等活动,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专业健身指导服务。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鼓励街道、社区聘用退役运动员、健身达人、体育教师等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高指导服务率和服务质量。加大对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级结构。发挥河北奥运冠军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线上公益科普活动。面向大、中学生、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管理干部、体育教师和社会人士招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义务健身志愿服务,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唐山行动实施方案》,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依托省市体医融合技术专家库和省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专家资源、科学健身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知识及运动项目科普大讲堂,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运动伤病预防、运动康复知识宣讲。推行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及评定体系。(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总工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构建以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和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以各级各类单项、人群、行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培育基层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鼓励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立和培育更多的健身俱乐部、自发性健身团队和全民健身站点。强化城市社区居委会、农村行政村村委会中负责文体活动的村(居)委委员作用,将其聘为体育协管员并加强专业教育培训,建设一支既热心公益事业又具备良好健身活动组织能力的体育协管员队伍,带领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成为群众身边健身活动最“接地气”的组织者、推动者。(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审批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强化党建引领,深化“345”社会办体育工作思路,完善市县两级单项体育协会“四部一室”建设,建强办事机构,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发展。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提供体育服务。积极推动“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徒步、跑步、登山户外等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支持。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强化评估结果对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的引导作用。把全市民间自发成立的俱乐部、微信群等“草根”体育组织联系起来,发挥好组织、引领、带动群众健身的作用。(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的体育干预,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乡村、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合理调整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发挥市县两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赛事活动。在企事业单位推行工间操制度,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举办职工运动会。结合妇联工作职能,积极开展适合妇女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完善无障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和残健融合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活动。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老干局、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快群众冰雪运动发展。提高现有冰雪场馆利用率,搭建冰雪场馆运营管理平台,提升冰雪场馆设施规范化、市场化运营水平,支持社会力量承担冰雪场地设施运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利用冰雪场地开展活动。优化提升市县两级冰雪运动协会,发挥冰雪运动协会在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组织举办冰雪赛事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每年举办市县两级冰雪运动会、“唐山市滑雪节”、社区冰雪运动会、冰雪运动体验活动和“健康唐山·欢乐冰雪”等系列活动,打造冰雪运动品牌。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在认真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将轮滑等冰雪相关赛事纳入市县大、中学生运动会。开展冰雪运动相关的主题展览、学术论坛等文化活动,弘扬冰雪运动文化。到2021年底,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300万以上。到2025年,全市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以上。(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普及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依托《关于设立乌拉圭足球计划的协议》和乌拉圭足球学校平台,加强中乌优秀足球教练员、运动员交流合作。打造京津冀国际足球基地,促进京津冀三地的足球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市县两级足球运动协会、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市场化运作,把中拉沙滩足球锦标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沙滩足球运动赛事和我市国际化沿海强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加强教育、体育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指导推动全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加强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育,完善考试招生优惠政策,激励学生长期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在国家首批“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全国足球试点市和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市县。建立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鼓励社会力量自办或与各县(市、区)、高等学校及中小学校合作共建新型足球学校,建设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营地、培训基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自领域足球活动开展,增加社会足球人口,提高社会足球水平,为职业足球发展奠定扎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才基础。把社会足球场建设纳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等建设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丰富足球场地设施供给和布局,满足开展足球活动的场地需求。(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考虑全市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产业为龙头,加快构建“一核引领、三带拉动、五区支撑、区域协同”的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发展新兴体育服务业,培育智慧体育休闲旅游、智慧社区健身服务、数字体育产业等体育新业态,培育冰雪、帆船帆板、山地户外、航空等消费引领性强的新兴健身休闲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对闲置厂房、仓库进行改造升级,探索打造集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培训、体育场馆服务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体育综合体或体育文化主题街区。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在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器材研发制造等领域投资,重点扶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支持具备坚实基础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以单项冠军企业的目标做强做大。争创省级体育消费示范城市。(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体教融合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小学1—2年级每周5课时,3—6年级每周4课时,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和课外活动计划,每人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级各类体校建设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建立教师、教练双贯通制度,加强对体育教师、教练员常态化培训。大力发展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深化体卫融合发展。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推广“运动处方”,发挥全民健身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市级体卫融合专家库,定期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科学大讲堂、健康义诊等活动,对亚健康低运动风险人群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重点人群,开展精准化干预服务。积极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建设运动性伤病防治和康复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用好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动体质监测和健康体检并轨,推广体卫融合发展典型经验。到2025年,县级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覆盖率达50%。(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进体旅融合发展。加强对体育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通过普及推广冰雪、山地户外、航空、海上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依托我市山地、湿地、海域、工业基地、红色基地等资源,拓展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培育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示范项目,不断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支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安、迁西、遵化段)建设,开展主题性文化体育活动。建设京津冀全民健身运动带、秦唐沧滨海全民健身运动带。支持金融、地产、农业、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以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信息网络为平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展示科学健身效果,引导树立爱运动、会健身、勤锻炼的生活理念,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等专题频道、专题版块,教授群众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引导群众养成体育健身消费习惯,让群众乐享体育带来的快乐。强化全民健身激励,继续开展“十大体育新闻、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按规定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市、区)。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其他省市的全民健身交流,推动唐山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工作。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舆情监控等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部门:市体育局,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依法把体育彩票公益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全民健身事业,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市县两级人社、体育等部门要积极挖掘、培养、引进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体育部门,改善人才基础薄弱现状。加大对各级群众体育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组织管理、赛事运营、健身指导、宣传推广等基层全民健身人才培养,畅通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政府向社会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机制。在政府提供基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前提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数量,通过管办分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等方式,逐步将公益性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承办、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民办体育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等交给社会力量去办。积极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促进社会资本参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责任单位:市体育局牵头,市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创新线上线下联动的办赛新模式,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发挥国家社区体育活动管理服务系统作用。建立市级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订、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市及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领导协调机制,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内容。(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督查评估和考核制度。各地要将全民健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指标体系,建立督查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本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2025年对《唐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机制,对群众全民健身满意度、社会力量提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效果等进行测评,并通过公布城乡居民体质测定结果、开展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创建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等方式,对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县(市、区)政府的全民健身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对全民健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微信扫一扫打开

专属客服
{{userInfo.adviser.nickname}}
手机:{{userInfo.adviser.mobile}}
邮箱:{{userInfo.adviser.email}}
唐山小才
手机:13933456951
邮箱:10740710@qq.com
{{item.name}}.{{item.file_extend}}
发送
编辑常用语

{{item}}

添加常用语

请不要填写手机、QQ、微信等联系方式或广告信息,否则系统将封禁您的账号!